责任编辑:牛乐耕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马怀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意见》要求“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概念、判断、范畴、理论的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研究”。因此,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体现原创性、时代性,直面时代问题、回应时代要求,积极建构具有实践面向、理论面向的知识体系。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不能故步自封、孤芳自赏。不能把自主理解为“自创”甚至“独创”,认为只要不是自己创造的,就都不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范围。事实上,我国法学理论吸收借鉴了许多世界法治文明成果,如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程序正当、人权保障等概念、范畴、原则已经成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要敞开胸襟,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不能排斥拒绝他国的有益经验。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还要注重话语体系建设,不能封闭僵化、自说自话。要融通中外资源,“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重点解决“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领域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意义的新概念。如何将这些新概念进行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性建构、大众化传播,将是话语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责任编辑:牛乐耕
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要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还要注意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使每一次调查研究的过程都成为推动问题解决、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详细]
当前,在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关头,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要义,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法治实践、推动法治[详细]
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民营企业家要增强家国情怀,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民营企业要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民营[详细]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展望未来,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我们就能把握制度优势带来的机遇,为中[详细]